大隐隐于市!原来这里就是江门新会千年文脉的源出之地!

  新会学宫座落于喧嚣之间,大隐于市,独守着一片安宁。时过境迁,回眸世事早已物是人非,斑驳的红墙书写着岁月的沧桑,唯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埋于我们的血脉里,继续流淌……

  在新会会城北部,有一处古建筑群,隐现在郁郁葱葱的马山和公园路之间,这就是新会学宫,新会千年文脉的源出之地。

新会学宫又名孔庙,有近千年的历史,始建于北宋时期,目的是推广儒学文化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学宫”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是周天子设立的专门教授贵族子弟的场所。自孔庙制度建立后,“学宫”开始泛指官学,即历代王朝的地方官办学校,并且官学与地方孔庙合二为一,学校成为孔庙的存在依据,孔庙成为学校的信仰中心,因此学宫也叫孔庙和文庙。 

走进学宫大成殿,这座广东学宫中最大的中心主殿,是祭拜孔子的场所。殿内正中供奉着一尊孔子座像。殿内外悬有六块匾额和三副对联,参照山东曲阜孔庙式样,蓝底贴金,阳刻大字。

明朝成化年间,陈白沙曾在这里设台讲学,求学者达数千人。后陈白沙入祀孔庙,成为岭南一人,大成殿也被钦准扩大和增高,从此,新会学宫名声大振。清道光年间,学宫发展到史上最大规模。

  兴学重教的精神,使新会自古英才辈出。陈白沙、梁启超等岭南文化“重量级”人物均出于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中,新会籍共有15人,是我国出院士最多的地区之一,地方文化底蕴之深厚不言而喻。

时光荏苒,千年学宫历经磨难,多次毁于战乱,又在坎坷中经过多次修缮,传递着文化的薪火。如今,新会学宫已成为一座博物馆,展示地方历史文化,默默地将千秋文脉继续传承下去……

  新会学宫占地约12189平方米,建筑面积3225平方米。1939年后,会城沦陷,学宫建筑遭日寇严重破坏,仅存化龙桥、棂星门、石牌坊、泮月池和大成殿。大成殿是学宫的正殿,面宽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下檐斗拱为外转六铺作单抄双下昂计心造,与故宫太和殿相仿。四周通廊置24根檐柱,内为12根金柱,正脊为“咸丰辛酉如壁店造”的花脊,上塑有双龙拥珠,中间为葫芦宝刹,重檐四角还挂有陶钟。1956年除重修遗存建筑外,并在原遗址上,重建戟门(大成门)、东西两库、两庑、两廊和尊经阁、“蹈和”、“履中”两殿。近年,又以仿古建筑工艺,把学宫正门殿堂修葺粉饰一新。

新会学宫

陈白沙像

圭峰山航拍全景

来源:江门发布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