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号提案”】完善交通体系 提升核心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
民建江门市委员会
随着珠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江门作为珠中江经济圈交通枢纽和门户,区域交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随着江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机动化交通需求快速增长,核心区域(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和鹤山)面临的交通压力日趋严重。
为了适应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需要提供保障,交通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注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转向综合考虑区域交通发展,全局统筹、内外结合,重视市域交通对外辐射和衔接,既优化市域范围内的交通资源配置,又形成与周边交通融会贯通的格局。不断寻求区域空间发展与道路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途径,完善交通体系,解决市区与市域、城市与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提升核心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
一、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核心区域过境交通通道不完善。现状过境通道与城市内部交通通道混合,过境交通穿城而过,对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如新会区南环路、蓬江区西环路、鹤山国道325线等。
2、 核心区域与发达地区的连接线不够。港珠澳大桥一旦开通,江门与珠海间连接仅仅只有一条江珠高速也很不够,像现在江门往广州方向的连接虽然有佛开高速和江中高速,交通都十分繁忙;与欠发达地区广西方向的连接也很不够,不能在江门形成交通枢纽。
3、核心区域内部城市交通不完善
一是路网系统不完善。受高速公路、国道和江河分割,现状核心区域路网不成系统、断头路较多,难以满足机动化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现象日趋频繁。
二是共交通发展薄弱。现状居民出行以摩托车方式为主,公交方式分担率低;缺乏骨干公交方式,公交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支持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空间拓展。
三是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停车位建设历史欠账多,近年小汽车普及使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路内划线停车过多地占用有限的道路资源,对动态交通影响大。
四是交通管理有待加强。中心城区客货交通混杂、摩托车与小汽车干扰严重,学校等重点地段人行过街设施和标志缺乏、停车秩序混乱,交通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二、完善交通体系,提升核心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的建议
(一)完善核心区域过境交通
完善核心区域过境通道,协调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完善过境交通分为调整国道穿越核心城区布局和完善高速公路出口通道。
1、拓宽改造新会南环路、江沙公路、西环路,修建国道325复线,从外海修桥连接潮莲岛,从滨江大道修建沿江快速干线直通江门大桥,分离核心区域过境交通。
2、从佛开高速陈山出口修路横穿江沙公路直通西环路,江沙公路多修几条横向连接线接西环路,一旦江沙公路塞车可以快速分流;中江高速外海出口出来就没有干道,应修一条路连接到快速干线;江鹤高速龙湾出口对着山,应修一条路连接到白沙大道;江肇高速出口接的是环镇公路,江肇高速开通后,从广州来往江门市区的车很多将从此出,环镇公路应加宽肩负起干线公路的功能。
(二)完善核心区域对外交通
建立完善核心区域的对外干线道路网络,提升江门核心区域在珠中江经济圈的地位;加强与国铁、城际轨道交通设施衔接,密切与广佛经济圈和港澳核心城市联系。
1、完善江门核心区域与广州、佛山、珠海、肇庆、罗定等城市联系的干线通道,加强区域交通联系,提升江门核心城区的枢纽地位。建设江珠高速复线或者扩建江珠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江番高速、江肇高速、江罗高速的建设,加强江门核心区域与发达城市广佛、珠海的联系,以及往欠发达地区广西方向的联系。
2、构建与国家铁路、城际轨道交通衔接体系,国家铁路—广珠铁路和珠三角城际轨道将引入我核心城区,并分别设置鹤山站(国铁站)和新会站、礼乐站、江海站(城际站)。结合城市发展要求并协调土地利用,落实我核心城区内的国家铁路、城际轨道站设施布局,构建与国铁站、城际站的交通衔接体系。将轻轨公路客运站与附近的火车站、城市公交于一体,推进方式内部及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满足出行的多样需求。
3、完善核心区域与外围城镇开平、台山、恩平之间干线通道,加强城-镇交通联系,强化核心区域在江门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农村客运候车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和线路公交化改造,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协调发展。
(三)完善核心区域内部城市交通
1、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提高交通通达性
(1)完善东西向通道,加强道路城市服务功能。长堤路往西打通,东接沿江快速干线,西沿河一直接往新会;港口路接跃进路往西打通接白沙大道;白石大道、发展大道、篁庄大道都向东打通至沿江快速干线,往西打通至西环路。改造港口路、跃进路、迎宾大道、白石大道和发展大道,优化道路断面、沿线结点(在一些结点处拆除隔离带后,拆除部分绿化带,将在路口增加相应车道数),完善公交、行人过街设施(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2)打通跨江门河通道,加强蓬江区和江海区南北联系,减少河流对城市分割的影响,提高城市道路循环能力。胜利路南端应尽快修建胜利大桥,北端延长与发展大道、篁庄大道、北环路相交;加快江华大桥的建设,将东华路、丰乐路继续延伸接滨江新区的干道。改造胜利路、蓬莱路、建设路,优化道路断面、沿线节点,完善公交、行人过街设施。
2、构建快速交通主干线,实现核心各区域之间快速联系
根据江门核心区域规模和客流特点,并考虑与国铁站、城际轨道站等综合客运枢纽衔接,在核心区域引入绿色快速通道,实现核心各区域之间快速联系。
在所布置的绿色快速通道这种干线上,路口数量合理,行人过街走天桥或地下通道,红绿信号灯控制科学,且达到这样一个效果:车辆进入主干线后,根据路牌提示速度行驶,到达前方路口时,一定是绿色信号灯,并可一路不停穿过,从而大大提高交通速度,如南环路、西环路、环市路、建设路、江沙路、迎宾大道、白石路、双龙大道、西区大道、江会路、礼乐路等众多主干线,都可以实行绿色快速通道模式。
绿色快速通道模式的成本并不高,实现也无技术难题。江门现有的路口交通信号基本采用单片机或微处理器控制,采用计算机局域网控制很容易实现绿色快速通道模式。这种模式的建成,将改善江门核心区域内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实现核心各区域之间快速联系,并有效减少车辆的尾气污染。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公交服务
建设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得一体化大公交网络,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根据江门核心区域规模和客流特点,并考虑与国铁站、城际轨道站等综合客运枢纽衔接,引入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和BRT等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
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根据出行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公交线网,使各种交通方式通过整合协调后构成出行方式链,从而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构建合理的、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网络,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快速专用道建设力度。努力建设方便快捷的换乘体系。解决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换乘是增强公交吸引力、减少交通拥堵的关键。国际上出行结构实现优化的大城市,通过发展“门对门”交通和“零换乘”交通服务,将工作、购物等各种活动同公共交通系统紧密连接起来,使不同交通工具的换乘距离控制在合理步行范围之内,有效促进了不同交通方式的兼容性以及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发
4、完善停车系统,改善核心区域停车系统
制定完善的停车政策通过价格杠杆,制定不同的停车费率,调节停车位的使用和交通方式结构,具体包括:大幅度提高旧城区的停车收费标准,促使人们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市中心;大幅度提高长时间停车收费标准,促使人们换乘公共交通作为通勤的交通方式;限制路内停车时间,大幅度提高路内长时间停车费率,促使人们选择路外停车场库停车;在城市外围轨道和公共交通车站附近提供足量、低费用乃至免费的换乘停车位,鼓励人们换乘轨道和公共交通。
严格的停车管理法规,严厉的违章停车处罚力度。以配建为主,公共为辅和路内为补充的停车供应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停车诱导系统。民营化为主和政府激励政策相结合的停车设施建设经营模式。
5、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改善交通安全。
(1)建立完善、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以及交通安全。
建立交通管理信息中心,协调全市交通及事故管理。交通管理信息中心将直接控制快速路网的交通监控系统和交叉口交通控制系统,并与隧道/桥梁等控制中心进行协调。交通信息中心实时监察全市交通状态,对于紧急事故或影响范围较大的大型交通事故,作出快速响应,与其他交通机构制订和实施应变计划,全面提升交通管理和事故处理的协调效率。
(2)建立车牌号码自动识别系统,加强违章车辆和外地车辆的管理。在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出入口设置车牌号码自动识别系统,强化对违章车辆的监控和处罚。
(3)建立市内交通分流制度。不同道路限制不同的车辆通行,或分时通行,或单向行驶。限制摩托车数量,交通比较拥挤的道路上限制摩托车通行。
(4)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与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对各类人群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培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