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方式,构建对口扶贫有效机制
《江门市2013-2015扶贫开发工作方案》明确了扶贫工作的总体任务、年度目标,以及组织领导、资金管理、具体工作要求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任务。全市有21个村、467户1798人列为省帮扶对象, 59个村594户2293人列为市重点帮扶对象。方案实施一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帮扶单位积极性高涨,从调研结果看,群众对政府的扶贫工作是满意的。但我市扶贫工作缺乏侨乡特色,还是依靠政府对口单位的投入帮扶,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缺乏顶层规划。对如何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让群众收入明显提高、困难人员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缺乏具体措施。
目前我市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工业园区、企业参与的行业扶贫缺乏规划和政策激励。园区建设和本地产业发展未能与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安排贫困人员就业、产业带动脱贫建立起协调机制,未从产业园区建设与贫困村协调发展角度解决好本地的贫困问题。
2、整合政府资源和政府职能扶贫广度不够。目前分散于部门的民生保障资金较多,但大多难于下沉到农村,出现一方面专项资金闲置、用不出去,另一方面,贫困村的贫困人员得不到救助。各部门承担的“卫生村”、“幸福村居”、“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村”、“生态村”、“幸福院”建设各有各的载体和资金支持,一些职能部门如水利、农业、林业、海洋渔业、民政、残联、人社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能和专项资金扶持,但目前政府的资源整合未能在顶层做好制度设计,资源分布不均,未能形成合力。
3、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基层设施建设比较分散。农村敬老院、农村就业就医服务点及饮水、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村为单位,各自为政、成本高效率低,未能以镇为单位予以规划和建设,财力分散、受益面不大。
4、社会资源整合不足,贫困人员脱贫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社会力量参与缺乏组织引导,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我市是著名侨乡,华侨有帮助家乡的传统,但哪些人急需要帮助,往往信息不对称。金融扶贫、信息扶贫、医疗扶贫、义工扶助等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目前的扶贫主力依然是政府部门,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有较大缺口,社会资源调动力不足。部分帮扶村对“双到”工作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为进一步加快贫困村脱贫工作进展,创新扶贫方式,加大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整合力度,集聚资金和力量,在短时间内解决贫困村特殊贫困群众的民生问题,提高对口扶贫工作效率,加快构建侨乡特色的扶贫政策体系,建议:
1、加快顶层设计,优化现行扶贫政策,加大政府统筹管理力度。梳理各民生部门的农村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加快推进部门专项扶贫方案,将专项扶贫与横向对口扶贫有机结合,农林水、民政卫生等民生部门的年度项目计划要与扶贫计划有机衔接。工业园区的发展要与本地区的扶贫计划衔接,园区管理部门要规划、发布可以用于扶贫的项目和就业岗位。加大政府统筹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资源尤其是上级政府专项资金助农脱贫的效果。
2、要整合政府资源,形成帮扶合力。一要适当统筹使用分散于各部门的民生服务资金,加大“服务下沉、钱随事走”的改革力度,如医疗救助基金、福利彩票基金提留基金、残疾人保障金,对性质相同的专项资金予以合并,直接用于贫困村的民生保障问题。二要用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民政、人社、残联、卫生等部门的服务机构职能,将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资金有机结合,形成解决贫困人员社会保障合力。打造延伸至贫困村的公共服务网点,避免部门分割、服务碎片和服务缺位。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行政村一级建民生服务点,为村民提供就业、医疗保健、医疗救助、社会保险、残疾人康复、家庭病床、社工服务;加大农村“幸福院”建设力度,为村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把老人最需要的吃饭、活动、上门服务解决好,让散居的五保户和失能老人能得到基本的服务。因地制宜改造农村敬老院,提高对“五保”老人的服务质量。
3、要善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扶贫有效机制。一要设立江门市“扶贫日”,善用慈善捐款,引导华侨医疗救助、助学助养等基金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形成具有侨乡特色的“一对一”、“侨新村”等侨乡扶贫品牌。二要借助香港经验,激励社会组织下农村,发挥义工、社工在贫困失能老人和留守儿童服务中的特殊作用,打造江门特色的扶贫新机制。三要引导金融、医疗机构、信息企业服务进农村,开拓“信息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新路子。
4、改革贫困镇考核方式,充分发挥镇级政府的扶贫工作积极性。在水利、道路、饮水、卫生、养老服务等公共性强的扶贫建设项目,要以镇为单位规划、集中连片推进,提高项目建设效果。要完善镇级政府考核指标,加大镇政府领导在公共服务、脱贫方面的指标权数,发挥镇政府在发展经济、构建底线民生保障网、扶贫宣传的主导作用,确保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5、创新产业扶贫新机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产业扶贫在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产销对接、农村与城市对接、产业扶贫与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接。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主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行业扶贫。对积极投向扶贫等社会事业的企业,要在政治荣誉、政府资源配置方面予以支持,产生“带动效应”。
6、改善扶贫工作宣传方式,简化扶贫支出审批程序。在扶贫宣传中重点宣传企业、个人在扶贫工作方面的投入和脱贫致富农民的典型案例。在宣传方式上,要结合“电影进农村”活动、用好农村广播站、电视等媒体宣传、表彰典型人物,增强农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响应、带头脱贫的良好扶贫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