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潭江流域治污力度 打造我市良好生态环境

  潭江发源于阳春市,自西向东流经恩平、开平、台山、新会。潭江河长248公里,支流遍布整个江门地区,集水面积6026平方公里,被誉为江门的母亲河。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潭江流域环境保护面临较大挑战。资料显示,潭江水质近年来有恶化趋势,部分支流甚至发黑发臭,为劣Ⅴ类水质,对群众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潭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有三方面:一是工业污染,占比约为20%,主要是工业污水排放;二是生活污水污染,占比约为30%,主要是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三是农业污染,占比约为50%,主要是禽畜粪便、化肥、农药等污染。

  潭江流域的保护事关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以及全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议:

  一、坚持从严整治,完善治理机制

  1、思想重视,全市整治一盘棋。各级要高度重视潭江水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潭江作为全市头号民生工程和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进一步研究深化各市、区协调与联动保护机制,加强全市整治一盘棋的思想,统一规划整治方案,保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明确各市(区)的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2、加大宣传,增加市民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潭江流域整治需要全民对污染整治工作的高度认识和积极支持,需要每个企业、单位和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才能彻底解决污染治理问题。

  3、加大政府投入和投融资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目前地方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二纳入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非常有限,市和区都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各级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投入力度,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潭江河流域的保护,缓解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

  4、强化考核,完善监管。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各市(区)主要领导人的治理责任,将治污纳入政绩考核;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潭江河流域的治理,将水质监控点的数据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环保法规,对污染和破坏潭江河流域环境的违法行为要进行严惩,对保护得力的进行表彰。

  二、严抓工业污水排放,有效控制污染源

  1、严格把关,重在预防。坚决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切实落实环评制度,严禁在二类水质的河段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立排污口,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旧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不折不扣的落实环保部门有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的目标和要求。

  2、加强监管,确保工业项目达标排放。完善潭江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建设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加快水污染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限期完成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确保工业污水达标排放。

  3、集中处理,重点治污。积极推行工业污染源集中管理和污染物集中处理的“两集中”环保模式,构筑环保长效机制。根据我市自身工业的发展特点,对电镀和洗水整染等重污染行业实行入园经营,集中管理,统一治污。

  三、强化生活污水处理,减轻支流污染

  1、花大力气完善管网建设,推进雨污分流。加快潭江流域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已建成的污水厂要尽快完善管网建设,扩大污水收集面,新区的建设要与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规划建设同步进行。

  2、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倡导节水型生活方式。根据国家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参考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标准,加强城市节水管理力度。通过阶梯式水价等办法,引导市民形成节水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四、全面开展内河涌综合整治,改善河涌水质

  1、制定整治计划,建立目标考核。制定对潭江支流以及与之相通河流整治的长、中、短期治理计划,按照管辖范围进行目标考核,确保河涌水质达标。

  2、采取有效措施,分步治理。一是加快河涌沿岸截污管网工程建设,通过截污减少污染源。二是疏浚底泥,加大河涌曝气增氧。三是引水扩容,增强河涌水流量和流速,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

  五、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农业生态环保

  1、推进农村集约化经营,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大力提倡和引导农村集约化生产方式,出台优惠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公司化、股份化经营,将分散的污染源集中处理,以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土地产出率,有效控制和防治污染物,减少农药化肥对河涌水质的危害。

  2、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促进水环境的良性治理。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采用沼气等农业生态有机物进行综合治理;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药瓶的回收,调整优化用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加强生态保护,引入对农业生产项目的环境审核等。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