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医药与食品行业发展,打造千亿级支柱产业
江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包括药品、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和健康食品等(以下简称“医药食品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指导下,江门市医药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已成为江门市众多产业的后起之秀,并为今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江门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共有医药食品生产企业116家,药品批发(连锁)企业30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115家,药品零售企业1800家。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产值和销售额总计达167.03亿元,同比增长12.39%,共计上交国家税收总额21.67亿元,同比增长7.27%。
与此同时,我市医药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逐渐增多,并形成了一批特色品牌。如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江门量子高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恒健制药、台城制药、彼迪药业和罗赛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在业内都形成了自己的良好品牌。另外,恒健万花油、台城止咳宝、彼迪奥美拉唑、罗赛洛明胶,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尽管我市医药食品产业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业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发展短板,直接制约了该产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能力。具体表现在:
一是医药食品产业规模普遍较小,鲜有核心企业。目前我市原料药、制剂药品生产企业有十多家,尚未有年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过亿元的企业也不多。
二是企业分布较散,产业集聚程度低。全市主要医药食品产业分布在三区四市,即使在较为集中的高新区也只有三家,企业分散,集聚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类似珠海、中山、长沙、泰州、武汉等地的产业园区。
三是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整体发展不平衡。虽有个别的龙头企业,但由于其发展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与其它企业的互动、合作较少,缺乏紧密的衔接和呼应,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是研发投入有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高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特征,而创新能力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囿于我市企业普遍规模不大,资金不够雄厚,研发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不高甚至偏低,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结构老化。
五是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相对薄弱。缺乏新药新健康食品创制、检验检测、中试研究、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公共信息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二、江门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建议
结合江门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建议成立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我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尽快出台促进医药食品产业发展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从科研创新扶持、产业化发展扶持入手,推动我市医药食品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从总体上提升江门医药食品产业的技术水平,使其达到千亿级产业规模,真正成长上升为江门市“十三五”和“十四五”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成立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成立江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和各市、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员,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协调辖区内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为我市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企业及其发展项目提供有效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推动医药食品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实。各市、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相关工作。
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招商引资工作,针对已在我市实地调研的广药集团、扬子药业、百灵集团、圣济堂、云南白药、武汉光谷生物城等大型药企和基地的投资及并购计划,可在优惠政策基础上实行“一事一议”,针对相关用地要求、配套基础服务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事情交由具体部门落实,协同市各个部门具体商议。对于本地区内医药食品企业增资扩产项目,用地指标优先纳入考虑。
2.合理规划布局
在江门市现有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基础上,通过统筹规划,积极引进优势企业和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和企业集聚优势,着力打造集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商贸、现代服务等环节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区。在江门发展“4个基地 1个孵化器 1个加速器”模式,即以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在新会建立一个健康食品产业国家级基地;以广海湾规划为契机,将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纳入其中,着重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以台山工业新城医疗器械产业集聚为突破点,探讨规划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以江门生物开发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为依托,在江门高新区建立一个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以开平牵牛生化、彼迪药业、罗赛洛等生物医药重点企业为依托,在沙塘镇江南片区建设一个生物医药集聚加速器园区。
3.强化创新体系
加速发展自主创新、产学研、公共创新平台等多种创新模式,建设现代医药食品产业创新体系;依托产业化发展扶持,继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生产能力,形成珠三角西部的生物制药、健康食品、化学药品原料、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设立医药食品产业创新专项资金,每年经过市科技局评审5—10个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科研水平较高的医药食品研发项目;二是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加快以企业为依托的各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以此带动企业科技投入和服务于产业发展;三是专利申请及创建行业标准,大力提升我市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企业及研发中心的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四是专业人才引进,进一步完善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的配套政策,加强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合作。打造高层次人才科研、创业和发展平台,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4.设立专项扶持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针对医药食品产业研发周期长、生产管理费用高等特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发展,对江门地区从事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产业研发、专利申请和产业化过程等进行大力扶持。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信贷的支持作用,对医药食品产业企业优先担保贷款。各相关部门应依托职能优势,创优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部资金进入江门投资,打破对企业扶持或奖励的唯成份论,不论外资或民资企业享受有关扶持政策要一视同仁。
在产业化发展方面,一是对注册于我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为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GMP体系或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可优先列入市级技改项目,并积极推荐为省级重点技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贴息项目;二是对注册于我市的医药食品企业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的,给予相应奖励;三是对于新增或扩建投资项目的设备投资给予补贴,累计投资额度大于500万元(不含500万元)并正式投入使用的,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四是对于通过美国、欧盟、日本药品GMP认证的企业,针对不同企业类型给予适当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