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积极为深江对接工作建言献策助推深江“飞地经济”合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江门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市委书记林应武提出,江门可以和深圳宝安区一起先行打造“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为深圳、江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间开展“飞地经济”合作进行探索。

  2017年市政协依托重点提案——《加快深江合作,推动江门创业创新发展》办理为契机,积极为深江对接工作建言献策。作为提案人,市政协委员胡悦玲认为,随着深中通道动工、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我市成为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最具发展条件和潜力的地区。

  此外,该提案也是市长刘毅亲自督办的提案。去年7月,刘毅在重点提案督办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建议和提案办理为契机,认真落实市委主要领导赴深圳开展考察活动后续工作清单,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提案】

  承接深圳产业转移

  深圳、江门两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互补性强。提案建议,我市要加强与深圳的双创合作,主动引进和承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高水平双创项目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落地江门。

  市商务局作为该重点提案的主办单位,自去年4月以来,积极与提案人胡悦玲等委员沟通,主动听取委员意见,对提案办理进行指导。市商务局投资促进科科长刘剑表示,目前深圳的城市承载力渐趋饱和,不少企业急需寻找发展空间,江门地处“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发展空间大,腹地纵深广阔,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正是承接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溢出产业转移的理想城市。

  当前,我市积极谋划深江“飞地经济”合作,努力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而深圳—江门工业园是承载深江合作的重大平台。“江门要加快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必须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是加快推进深圳—江门工业园建设,与深圳市宝安区探索推动‘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引导深圳的技术、资本、管理、理念等资源向江门转移。”胡悦玲说。

  【行动】

  营造政策洼地吸引深企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市商务部门拜访深圳企业和机构152次,成功引进深圳产业项目17个,投资总额476.5亿元,包括投资30亿元的电机产业城项目、投资12.5亿元的激光产业园项目、投资11亿元的任达集团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促成正威国际集团、华讯方舟、华为等与我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全市在谈深圳项目32个,投资总额近290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6个。

  同时,我市还采取市县协同开展产业招商和驻点招商做法,于去年2月在深圳设立了江门市驻深圳商务交流处,制定了《江门市驻点深圳招商工作方案》,明确了对深圳招商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市县协同开展驻点招商。此外,我市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等一系列政策,积极营造政策洼地吸引深圳企业前来投资,提升我市对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吸引力。

  市政协委员、永坚精机总经理刘大磊参加了去年市政协组织的部分企业界政协委员赴深圳调研考察,刘大磊认为,江门与深圳的合作是双赢,深圳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及其生活成本高,同时江门希望在承接深圳产业转移过程中合作实现“腾笼换鸟”,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