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追踪】发挥侨资源优势 纵深推进 “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2024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建成通车,为江门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在此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九三学社江门市委会提交《关于发挥侨资源优势,纵深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推动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围绕凝聚海内外“两个江门”合力、抢抓“大桥经济”历史机遇等提出系列针对性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提案。


在市委、市政协有关领导的有力督办下,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职能,组建工作专班,会同各会办单位,推动重点提案的工作建议落地落实。目前,该提案已顺利办结,推动江门在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科技产业互促双强、进一步深化改革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取得阶段性的明显成效。


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方面,我市聚焦“一点两地”定位,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启用深圳机场江门航空港、升级港澳车牌识别设备、启用“粤港澳特需门诊”、开通6条“组合港”(一港通)航线、参与发起或制定24项“湾区标准”等为显著标志,江门与珠江口东岸城市软硬联通进一步加快。科技产业互促双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建设,集中侨资源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构建,推动国家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引进15家科研机构参与共建,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项;搭建华侨华人创业创新平台,全年新设侨梦苑分园1个、港澳台侨创业创新基地2个,实现工业企业增加值245亿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活力。支持嘉宝莉化工集团、无限极、彼迪药业等百强侨资企业成为14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或骨干企业,培育了以大长江集团、富华重工等侨资企业为“链主”企业的省级县域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招才引智方面,我市积极参与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努力建设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依托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侨资企业省级博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8个、重点领域领军人才68人,举办2024年江门市博士和青年人才招聘专项(澳门站)活动、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新质生产力助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江门)会议等,吸引60多批次共7000多名港澳台侨博硕人才、青少年来江门研学交流。深化改革方面,我市聚焦营商环境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举办香港、澳门“筑梦湾区 共赢未来”江门市2024年新春交流会等投资活动7场,促成合作项目48个,投资意向总额216.5亿元。创新推动涉外法治建设,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办理的涉外案件获江门中院协助调查令,该案成为全国地级市首例仲裁机构获人民法院开具协助仲裁调查令的案件。


“主办和会办单位注重实效,调研工作落实到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充分反映了职能部门在抢抓‘大桥经济’机遇,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中的新担当、新作为。”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江门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李芳表示,希望未来政府部门能乘势而上,继续抢抓“大桥经济”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广聚天下英才,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


文字来源:江门日报社记者 张茂盛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