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肖华宾: 技术“大咖”为高质量发展建良言献良策
“广东和江门给我提供了发展平台,在这里实现了抱负。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很期待自己在江门继续发光发热。”谈到自己一路的经历,市政协委员、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电气二次专业高级工程师肖华宾说道。
肖华宾从事电力行业30多年,自2005年来到江门以来,他在广东省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企业——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见证参与了产业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更是一名行业“领路人”,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
专注技术领域的同时,肖华宾也怀着一颗服务江门发展的心。作为市政协委员,他立足本职工作相关的新技术、新领域,积极参加各项履职活动,更立足江门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大广海湾能源基地建设等方面建良言、献良策,在政协平台上与江门“双向奔赴”。
带领工作室取得众多科技成果
18年前,肖华宾通过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人才引进来到江门,刚到这里,他便面临着一个“急难险重”挑战。
“当时正值广东电力用电高峰期,但是电厂现有的电机组已经超负荷发电,其他发电机组正处于调试或者安装阶段。”肖华宾回忆道,那时一边要保证现有的2个发电机组满发稳发,还要保证另外正在建设的发电机组如期完成安装调试及并网发电进度,时间紧任务重。
于是,肖华宾带着专业团队每天24小时两班倒坚守施工现场,积极组织协调、指导电力施工单位安装、调试工作,这样一直坚持了6个月,最终确保了新建设发电机组完成并网调试任务,顺利投入发电运行。
正是这半年的经历,让肖华宾在挑战和机遇中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坚定了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念头。往后几年,肖华宾立足本职岗位苦心钻研业务,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他在业内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2014年,肖华宾牵头成立了“肖华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取得科技成果33项,发表科技论文13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中,《提高百万机组高压变频器运行的可靠性》荣获2019年广东省电力行业优秀QC成果,该成果在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推广应用,可节省20%的用电量,目前已在国家能源集团23家发电单位广泛应用。
在2020年台山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肖华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考核评定为省级优秀
肖华宾经常关注宏观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能源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对我们有着更高的要求。”储能风口下,肖华宾向上级提议加快建设储能发电系统,并围绕新型储能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2022年,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投资1.64亿元的60兆瓦电化学储能项目成功并网,并在今年2月投入商业运营,截至8月末,已经从广东电网辅助调频市场获益超4500万元,预计年收益超过7000万元,而肖华宾便是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未来我还将努力推进氢能研究与开发应用,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多的贡献。”肖华宾说。
发挥专业优势 提出真知灼见
2021年底,肖华宾成为市政协委员。通过发挥专业优势,他用一份份富有真知灼见的提案,为江门的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3月30日下午,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元醒率队走访肖华宾
海洋经济,是肖华宾成为市政协委员后第一个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他第一份提案的主题。“江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但全市以海洋资源为依托的新能源产业、旅游业等产业均未能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创新性、协同性发展模式。”肖华宾在经过充分调研后,于2022年1月提交了《关于加快江门市海洋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江门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预计‘十四五’将新增海上风电200万千瓦左右,即新增400台左右的风力发电机组,江门地区可以考虑在海上风电蓬勃发展的当下,充分利用风力发电机组脚下的海域,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跨界合作。”肖华宾分析道。
而他充满前瞻性的建议,在当前江门提出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强势破局的背景下,也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目前,我市正以“装备制造+海上风电”为主线壮大海洋第二产业,其中,更是明确将加快海上风电、储能项目建设,培育“发电—储能—利用”海洋新能源产业集群。
“氢能将成为下一代主力能源种类之一,抢占这一新兴、热点技术领域,江门有着产业基础条件。”今年,肖华宾提交了《抢抓产业先机,规划建设广海湾氢能制储运基地》的提案,建议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涵盖制、储、运全产业链的氢能基地,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和供应链体系,并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核能制氢等领域抢占先机。
“政协为我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平台,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利用各类协商平台履职尽责,为江门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谈到未来,肖华宾充满期待。
来源:市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
文字:江门日报社记者 皇智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