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聚焦非遗传承人培育 发掘更多传承者 让非遗芬芳馥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江门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今年8月,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1项,拥有262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是江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授者,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江门故事的重要群体。


近期围绕这一话题,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先后到新会、开平、鹤山等地调研,协商共议如何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让非遗芬芳馥郁、历久弥新。


镇濠泥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永勇在赤坎华侨古镇“镇濠泥鸡非遗文化馆”参加“非遗亲子体验活动”


中青年成为非遗传承保护主力军


此前,有的非遗项目由于与现代生活相距太远或为当代人思想不能接受,传承很困难,一些非遗项目更存在因代表性传承人年纪大而面临濒危的困境。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局面目前正在逐步改变,随着江门全面推进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认定和培养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项目的传承中,中青年正成为侨乡非遗传承保护的主力军。


“80后”青年冯永勇是江门市级非遗项目镇濠泥鸡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初他成立了“镇濠泥鸡”文化传承基地,创办了开平市冯氏工艺品制作中心,并首创泥鸡非遗传习课堂,通过举办留守儿童泥鸡非遗传习课程、开展一系列的中小学生的泥鸡彩绘比赛等公益性活动,让“镇濠泥鸡”成功地走进校园,创新开拓出一条适合青少年了解镇濠泥鸡制作技艺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新路子,带动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其中。“我们还与本地的雷锋服务站合作,推出了《镇濠泥鸡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选拔培养非遗重点传承人才。”冯永勇说。


近年来,江门非遗得以更好地对外展示并扩大影响力,离不开像冯永勇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努力。据了解,为保护传承侨乡非遗,全市每年都常态化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非遗项目展览、“授课+体验”、“大师面对面”,以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活态展示展演等活动,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同时,不断发掘出更多非遗传承者。


今年,我市首个“非遗体验流动站”在健威广场顺利设点,先后开设了八堂生动的非遗公益体验课,邀请余惠云、何根旺、冯永勇、周平辉、陈炳松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讲授非遗知识和指导实操,让群众“零距离”感受非遗独特魅力,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7月28日,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新汉率队到鹤山市非遗传习厅/数字体验馆,开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


营造全社会心系非遗、传承非遗浓厚氛围


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尽管目前我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体的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中青年成为了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保护的主力军,但仍存在着有部分非遗项目缺乏代表性传承人、有部分代表性项目与代表性传承人级别不对等问题。


市政协常委、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区海熔认为,壮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离不开完善的政策引导,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


“我建议应扩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范围,进一步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培训力度。同时,整合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根据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为传承人提供明确的发展路径指引。”区海熔说。


在省政协委员、市政协智库专家、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超看来,目前我市非遗进校园工作主要呈现出非遗师资、教材缺乏等问题,导致非遗教育覆盖面小、深度不够、连贯性不强,下一步可以探索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教学、教材编写等,“例如,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学校的相关学科教师建立师徒传承关系,同时,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非遗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审核,确保非遗进校园课程活动顺利实施”。


除了做好非遗进校园这篇文章,也有政协委员认为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应进一步在社区中创新更多举措。“应当让社区居民在感知和体验中认识非遗,也成为非遗的传承者。”市政协委员、江门开放大学副校长黄力奔以厦门启动“非遗在社区·百社计划”为例,建议江门接下来可以借鉴开展非遗特色社区评比、非遗百姓讲堂、非遗体验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心系非遗、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


来源:市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

文字:江门日报社记者 皇智尧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