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聚焦白沙文化传承发展 为陈白沙诞辰600周年活动建言献策


500多年前,岭南大儒陈白沙在江门潜心治学,提出“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学贵自得,学贵知疑”的学术主张,创立“江门学派”,其学说被视作开启明朝心学的重要源头。


近年来,江门致力于打造“岭南心学的发源地”这一城市文化名片。名人的诞辰周年活动,往往与地方文化紧密相连,成为推动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的关键契机。


2028年,陈白沙先生将迎来诞辰600周年。如何以此为契机,做好白沙文化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的大文章?近期,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聚焦该话题,组织市政协委员、专家代表与相关部门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在充分协商中积极建言献策。


如何利用陈白沙诞辰600周年活动等载体做好白沙文化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的大文章,值得我们思考。图为陈白沙纪念馆内摆放的《白沙先生全集》。


守护地方文化遗产 夯实传承根基


遗迹遗址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是当代人直观感受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经走访调研指出,守护好地方文化遗产,是传承、弘扬与创新白沙文化的关键所在。


调研组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陈白沙祠与钓台故址是陈白沙文化遗产中最为重要的历史遗址,年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然而,在其他陈白沙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活化利用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市政协常委、广东冠捷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俊波认为,名人墓是名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具有文化教育与精神激励价值,若合理开发,还能成为集纪念、教育、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地标。他建议:“推动陈白沙墓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可考虑在白沙墓范围内摆放白沙先生作品集的碑刻,在陈白沙墓道两旁设置展示牌,介绍其生平事迹、文化贡献等。”


蓬江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蓬江区正推进陈白沙墓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已委托具备文物保护专业资质的公司制定设计方案。项目将参照历史文献记载的样式,复原陈白沙墓“千秋仰止”的牌坊及上山道。“我们首先开辟出整体性的环境空间,为群众和游客前来参观、瞻仰提供便利;后续将继续完善白沙墓周边的设施建设与环境美化,比如增加白沙诗文、白沙碑刻的展示,完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更好地讲述白沙故事、弘扬白沙文化。”该负责人说。


此外,不少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成员在调研后认为,目前陈白沙遗迹尚未完全被挖掘,也未系统串联起来。市政协委员,江门市文旅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洁文表示:“钓台故址空间狭小、体量较小,很难让人联想到‘钓台’之名,不适合单独开发成景点,未能与整体的白沙文化有机连接。”


调研组认为,加大对陈白沙遗迹的挖掘力度,组织专业团队对遗迹进行系统考古调查和研究,进一步串联打造“陈白沙江门足迹”线路,能为陈白沙诞辰600周年系列活动提供更多选择和载体。


丰富活动形式 展现文化魅力


举办陈白沙诞辰600周年系列活动,不仅是对历史名人的缅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针对具体活动形式,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结合走访调研和市民意见收集,提出了众多丰富的建议。


关于与陈白沙相关的展览活动,市政协委员、江门市文化馆艺术研究办公室主任邓荣宗认为,除采用图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陈白沙的生平著作、书法作品外,还应在互动体验方面下功夫。“可在展览中设置古琴弹奏、茅龙笔制作等互动区域,让市民群众亲身参与,在互动中加深对白沙文化的印象。”邓荣宗说。


在以往陈白沙诞辰系列活动中,学术研讨会是重要环节。市政协委员,江门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林贵认为,可在陈白沙诞辰600周年之际,邀请政府代表、学术界人士、文化名人以及国内外研究陈白沙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更专业、权威地提炼陈白沙思想文化及其实用内容,为后续广泛传播推广奠定基础。


“文艺作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以新颖形式展现名人文化,使其在新时代重焕生机。”市政协委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娅提出,可组织以陈白沙为主题的文艺晚会,融入舞台剧、音乐、朗诵等形式,演绎陈白沙的故事和作品,展现其文化魅力。


今年,江门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文旅经济是其中重要一项。冯洁文认为,可出版陈白沙诞辰600周年纪念册、书画作品集等,设计并发行限量版纪念品,如纪念邮票等,借助名人文化推动文旅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文旅经济带动白沙文化的传播。


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会长黄祥寿则建议,在陈白沙诞辰600周年期间,可在中小学举办陈白沙诗词创作比赛、陈白沙书法比赛等赛事,提高群众参与度,进一步打响白沙文化品牌。


文字来源:江门日报记者皇智尧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