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调研组到我市开展专题调研
4月18日至20日,省政协党组成员郑振涛带队到我市就“加强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潘享清,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元醒,市领导周佩珊、胡念芳、汤惠红等参加有关活动。
到新会劳动大学调研
期间,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市技师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新会劳动大学,了解江门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学校培养产业技能人才、产业工人情况,以及企业对重点产业工人需求、培养、待遇保障等方面情况。郑振涛一边参观考察,一边听取相关情况介绍,还与学校、企业有关负责人亲切交谈,希望继续精准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质量整体提升。
座谈会上,周佩珊和我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向省政协调研组汇报了江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相关院校、企业、产业工人代表在会上作发言,与会人员进行交流。
郑振涛对江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既要总结好过去的经验做法及成效,更要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紧扣高质量发展对产业人才的需求,打造更高素质、更专业化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大的力量。
张元醒表示,接下来江门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省政协本次调研指示精神,强化科教人才战略支撑,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不断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以高质量的人才工作更好地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市政协也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借助政协委员和智库专家的特长优势,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助力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服务我省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相关新闻
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16万,占技能人才队伍总量逾3成
从我市向省政协调研组汇报中了解到,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53.18万,技能人才占全市人力资源总量(13支人才队伍)一半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16万,占技能人才队伍总量的30.1%。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职业技工院校建设、强化产业工人激励保障等措施,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
据了解,如今我市职业技工院校每年可为产业提供技能人才超2万人,职业技工院校专业与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0%以上。目前,我市职业技工院校与中创新航、中车、海信电子、大长江、李锦记等200家工业企业均建立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产业工人7597人。
同时,我市还在全省首创“园区技校”项目,整合全市院校资源,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三大组团12个重点发展园区建设技能人才培训载体108家,对接96家企业“量身定制”设计121个技能提升培训解决方案,已为1252家重点企业提供精准化技能提升培训8016人次。率先探索产业技能积分制试点项目,搭建技能培训服务线上平台,线上培训5.39万人次,建设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技能服务体系。
此外,近年来我市还增加了产业工人政协委员比例,在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青年突击手、产业技术带头人等优秀代表中物色产业工人的政协委员提名推荐人选。
据介绍,接下来我市还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实际,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形成急需紧缺人才地图,为精准引才提供依据,全面推广“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江门市技术能手激励制度,推动我市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加强产教融合,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助力制造业当家”被列为今年市政协15项重点协商课题之一,将通过市政协主席会议的形式开展专题协商。
文字来源:江门日报社记者 皇智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