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政协深入推进“1+2+3·协商到基层”活动
9月30日,中共江门市新会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强调要坚持工业立区、坚持产城融合、坚持优势优先、坚持创新求变、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坚突围。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会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从9月开始,新会区政协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聚焦抢抓“大桥经济”新机遇、聚力“百千万工程”、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在全区开展“加强政协专委会与镇(街)联络组对口联系,深入推进‘1+2+3·协商到基层’”活动,统筹组织政协委员用心用情用力履职,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在新会走深走实、出新出彩。
抢抓“大桥经济”机遇
打造区域融通的发展支点
“随着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我区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围绕新会区政协2024年“一号提案”《关于抢抓“大桥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与深圳等先进地区对接合作的建议》的协商办理,新会区政协经济和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政协提案工作研究会及提案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并邀请江门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前往深圳市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走访了深圳市某LED显示器制造企业总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发展规划。随后,到在新会区驻深投促中心驻地,与新会区委托招商的相关代理机构有关负责人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关于对接深圳等先进发达城市的外溢产业等资源要素,以及进一步优化新会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深中通道不仅提升了跨珠江口通道的通行能力,更加快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的流动。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江门(新会)与深圳形成东西走向的发展轴,潜藏的发展机遇将进一步放大。”调研组认为,新会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越、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扎实、侨务资源丰富、生产生活成本优廉等优势,寻找与深圳的最佳合作机会,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与中山市实施差异化发展,形成产业协作。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新会区政协经济和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钟剑波认为,深圳市是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新会区想要突围而出,必须创新招商模式。“比如,要在完善已有‘上门招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双向互动,发挥招商代理机构的作用。可以通过‘旅游+考察’,组织深圳市的企业负责人到新会区开展党建、团建等活动,让深圳客商欣赏我区美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充分感受我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效果。”钟剑波说。
深江科技新城是新会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以“特色化、差异化、集聚化”发展道路为指导,构建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其作为深江经济合作区的核心区域,旨在通过加强与深圳的合作关系,利用“大桥经济”带来的机遇,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深江科技新城的建设方向,与我委跟进的重点提案《关于推动我区新型储能产业加速崛起,高质量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建议》有不少一致的地方。”带着重点提案,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联合睦洲镇联络组到深江科技新城调研。
“新型储能产业是新会区的新型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调研组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抢抓“大桥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深江科技新城建设,争取引入深圳等先进地区的新型储能等外溢产业企业落户,与邻近的睦洲镇一起,锚定新能源装备、储能集成系统、电池模组等重点领域发力,大力推进大湾区储能集成创新谷建设,聚力打造储能专业区域,开辟新能源产业新赛道。
新会区政协经济和资源环境委员会围绕“一号提案”《关于抢抓“大桥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与深圳等先进地区对接合作的建议》赴浙江省慈溪市考察调研
聚力“百千万工程”
激发区镇村发展活力
“百千万工程”是新会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在基层治理方面,新会区大力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提升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水平,全面赋能“百千万工程”,成为江门市唯一获评广东省首批“平安鼎”的单位。近日,新会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联合提案人到新会区司法局开展提案办理协商,就如何加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助推“百千万工程”发展进行协商议政。
“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新会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会区通过加强改革“一统筹四统一”,配置基层执法力量和资源,扎实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解决了基层行政执法中“权不够”“谁来做”“力不足”的问题,改革工作运行平稳顺畅。“今后,我们将切实做好综合行政执法“后半篇文章”,进驻11个镇(街)持续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推动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该负责人说。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事关公平正义。”新会区政协常委古国敏建议,在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区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厘清区镇两级职责,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真空甚至下放执法权限后一放了之的情况。要优化人员和执法装备配置,探索建立过问案件记录制度,在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尤其是对新入执法人员注重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两手抓”。
新会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联合圭峰会城联络组到会城平山小学调研校园安全情况
今年,新会深化“六个一百”共建行动,推动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乡贤、先进模范与行政村结对,力促产业、人才、文化、资金等资源向农村下沉和集聚,凝聚起奋战“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日前,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到司前镇参加“完善工业园区周边配套服务设施,推动产城、园镇融合”调研时发现,在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周边,医疗、文化、商住等配套服务设施日渐完善。
据了解,新会区人民医院—司前人民医院凤山湖门诊部于9月投入使用,位于司前镇产城融合党群服务中心内的景堂·智汇司前图书室面向广大职工群众免费开放,并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及技能培训活动。司前镇中心大道与迎宾北路交汇口东北侧商住地块项目总投资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汇集商业、餐饮、公寓、星级酒店等各类功能的商业综合体。加上2023年投入使用的新会一中附属凤山湖中学、新会实验小学附属小学,司前镇在工业园周边已相继配套了教育、医疗、文化、商住等多类型服务设施。
“看到司前镇一下子配套了这么多便民利民服务设施,我们感到十分欣喜。”新会区政协常委、农工党新会区委员会主委邵冰心说,司前镇在产城融合、园镇融合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载体,下一步,可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引入多类型的人才,让人才成为城镇扩容提质、园镇融合的重要驱动力。“比如,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单位以多种形式引进学科带头人、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及急需紧缺人才,探索合作办医,形成园区、镇域有机结合、快速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圈”。邵冰心表示。
新会区政协睦洲镇联络组调研“百千万工程”推进工作
健全“链式改造”机制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传统产业,要健全‘链式改造’机制,促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加强供应链合作,共建集采平台、区域品牌、设计中心和市场渠道,形成产业闭环。”聚焦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健全“链式改造”机制的部署,新会区政协经济和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民进新会区委员会,到区科工商务局召开“加快设备更新,推动不锈钢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共谋发展良策。
今年,“新会区不锈钢产业集群”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目前,新会区有五金不锈钢制品企业600多家,其中,司前镇有五金不锈钢企业超480家,预计2024年年产值近131亿元,带动就业超2.2万人。
“不锈钢产业是我区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总产值超200亿元。在去年我区冲刺千亿GDP强区的进程中,不锈钢产业功不可没。”新会区政协经济和资源环境委员会认为,新会区正处于千亿GDP新起点再出发的关键阶段,不锈钢产业担负了新的历史使命,要锚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关键一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一项利企惠民的综合性政策。”新会区政协常委、民进新会区委员会主委林海顺认为,设备更新不是简单的“一物换一物”,很大程度上是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替代已经老旧的设备和技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调动企业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的积极性。建议有关部门单位加快制定和出台更有‘温度’、更接‘地气’的措施,打好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组合拳,推动新会区不锈钢产业设备更新工作取得实效。”林海顺表示。
新会区政协经济和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民进新会区委员会围绕“加快设备更新,推进不锈钢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到司前镇开展实地调研
在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对2023年重点提案《关于加强企业供需对接,进一步推进我区强链补链延链的建议》的跟踪督办“回头看”中,调研组建议五金不锈钢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在新会不锈钢协会的牵头组织下,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争取通过数字化获得更多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同频共振,开展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产业链发展质效。
“当前,不断优化完善的交通、通讯系统为我区产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相关产业链如能利用好这些机遇,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新会区政协常委陈东认为,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更多企业走出去抢单拓市、以商引商,在开拓更广阔市场的同时,吸引更多与相关产业链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落户新会,填补产业链“空白”。
新会区政协提案和联络委员会联合大泽镇联络组到新会智造产业园大泽园区调研,对2023年重点提案“回头看”
来源:新会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