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机关驻村“第一书记”】苏婧:发挥“头雁”精神 展现政协干部担当
市政协机关派驻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第一书记”苏婧,是一名担当且贴心的女干部。她搜集“战斗碎片”擦亮大凹“党建红”底色,注册“大凹瓜菜”品牌践行助农新模式,办好民生实事传递正能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
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
看看她的帮镇扶村故事……
强化“第一书记”担当
擦亮大凹“党建红”底色
苏婧所在的大凹村是鹤山市共和镇的一条革命村和传统种植大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她强党建、抓根基,带头落实“两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村“两委”干部理论学习会议;讲好党课,重温党的发展历程;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到周郡码头、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纪念馆参观学习;争取专项资金,建设大凹党建公园;开展“大凹村少儿党史入画绘未来”墙绘活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
在驻村工作中,苏婧通过深入考察,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曾发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智歼日伪密侦队的“大凹战斗”,这是鹤山红色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让本村、本镇的红色历史“活”起来,红色教育“火”起来,她向当地权威历史专家、本村村民等搜集“战斗碎片”,在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将临近村的老房子修旧如旧,打造党建学习基地,集中展示本村、本镇的红色历史以及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史。通过一系列红色历史活化项目,进一步串珠成链、串点成线,在全村、全镇形成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践行助农新模式
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自驻村开始,苏婧便将目光聚焦在大凹村的千亩瓜菜田上。在鹤山市共和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苏婧和村委会干部们一起搭建“政府+企业+电商+农户”的产业助农模式,吸引种养殖能手、新农人等回乡创业;村委会通过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注册“大凹瓜菜”品牌,实现品牌效应,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此外,大凹村还积极开拓农产品深加工链条,生产玉米面、葛粉、薯干等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在做好瓜菜销售文章的同时,苏婧还深入挖掘各方资源,为引入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牵线搭桥,借助企业优势进一步推广农产品,努力打造鹤山红茶等有机农产品特色品牌。
办好民生实事
排忧解难保百姓幸福安居
“苏书记,我们村今天有位村民骑单车的时候摔倒了”“苏书记,我们村口连灯都没有,小孩子一大早上学太黑了” ......驻村期间,苏婧听到很多关于村道和路灯的问题反映。在仔细探查后,她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今年春耕前将机耕路进行硬底化。苏婧还和村委会干部们努力争取更多村民的支持,自筹部分资金,再向镇申请专项资金,为村内主干道路架设路灯。针对村头巷道照明的“老大难”问题,苏婧还积极向“娘家人”——市政协机关争取支持,动员市政协委员先后向大凹村捐献5万元安装几十盏太阳能灯,大大提高了村内巷道的安全性。
除了修路亮灯这些“大事”,作为一名女书记,苏婧还时刻关注着村内妇女儿童的点滴。闲暇时,苏婧常到村里一位90多岁、超50年党龄的老婆婆家中坐一坐,拉拉家常。借助市政协机关妇委会、团支部的力量,成立“微心愿”基金,为青少年送上书籍,为单亲母亲送上风扇、电磁炉、取暖器,尽心尽力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政协机关干部的担当和作为,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来源:江门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