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华人社会之父 ”刘光福

刘光福,1893年出生于澳洲悉尼埠,祖籍台山市水步镇侨兴村龙塘里。其父早年到澳洲纽省的RIVERINA地区垦荒。母亲是英国人,4岁随父母到澳洲谋生,成人后在悉尼市华人长老会教堂当琴师,期间与刘光福的父亲认识而结婚。由于受当时“澳洲是澳洲人的澳洲”和“建立纯澳洲社会”的种族主义影响,刘光福的父母结婚时,遭到了女方全家反对,拒不参加婚礼,即便后来他们有了三个儿女仍互不往来,遇到生活困难也不予支持。7岁时,刘光福与弟弟刘光荣一起被父亲送回家乡台山读书,让他俩不忘自己的祖根,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刘光福在故乡度过了七个寒暑。这七年,他受到家乡良好的文化熏陶,也孜孜不倦学习《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儒家书籍。而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一位旁属阿婆,经常教导他做人要诚实、勤劳、乐于助人,刘光福对她非常尊敬。有一次,阿婆生病了,医生说鲤鱼煲乌豆可以补身,刘光福就到别人家池塘捉了一条鲤鱼回来交给阿婆。阿婆并不领情,教育他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问而取就是偷,偷东西是做了坏事,令人憎厌,你赶快将鱼放回池塘去。”刘光福听罢,马上把鲤鱼拿到池塘里放还。

刘光福  麦博恒提供

1908年,在家乡读到小学毕业的刘光福告别台山,重返澳洲。他先后在悉尼市圣罗伦斯基督教学校、华伦卡学院及拉明顿商业学院修业,学习装配、机械绘图、速记、商业行政等课程。

1911年,刘光福到墨尔本,在中国驻澳洲总领事馆当英文秘书;1914年,重返悉尼,应郭标之邀担任永生有限公司秘书;1917年,因日本船票涨价,他与悉尼华侨青年郭标、余荣发起集资10万零8千镑,在悉尼成立中澳轮船有限公司,经营澳洲与远东之间的货运业务。由于澳洲法定营业执照持有者必须是澳洲人,故由刘光福注册为船主,公司董事有墨尔本侨胞及香港等地同胞。中澳轮船有限公司于当年12月购置“加宝”(GABO)号轮船,载重2060吨,定期航行于澳洲东部海港与香港之间。1918年,该公司再增购载重2969吨的“维多利亚”号轮船,由墨尔本海港途经悉尼、达尔文至香港。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这两艘轮船均被澳洲政府征用,运送军粮及军队至欧洲战场。大战之后,中澳轮船有限公司在悉尼乔治街购置一座高三层的大厦为总公司办事处。与此同时,又租赁“华平”(HWAH PING)号轮船载运客货。

1920年,刘光福加入国民党,任中国国民党澳洲支部英文秘书;翌年,他偕同妻儿回到中国,在广州晋见了孙中山。此次会面,使他对中国的局势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更坚定了对国民革命之信念。他回到澳洲后,出任悉尼华人商会副会长,成为澳洲华侨社会的活跃分子。

1924年,中澳轮船有限公司因战后物价上涨、开支日增、同业竞争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停业。澳洲华资创办的航运事业,虽然从此画上了句号,但刘光福为此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将永载史册。

1931年,刘光福再度回中国上海观光。翌年上海发生淞泸“一·二八”抗战,他毅然参加十九路军,任英文秘书,专职与外籍新闻界联系,发布战事消息,服务了五个月后返回澳洲。刘光福回到澳洲后,多次邀请社会有关人士座谈中日问题和中澳关系。他所写的题为《中澳贸易关系》的文章,引起一些社会人士的重视。后来,此文由澳洲悉尼华侨救国会印成数千本小册子散发,在华侨社会中引起良好的反响。同时,刘光福又发起编辑、出版《中国和满洲的麻烦》一书,介绍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希望澳洲人民同情被侵略的中国人民,并举办纪念热爱中国文化、同情中国革命的澳人莫里循的讲座,宣传他献身澳中友好的精神,争取更多澳人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1933年,刘光悉尼晨报》在发表此消息时,介绍他是“在澳洲华人社会中被誉为‘长辈发言人’和‘华人社会之父’的人”。

1983年5月25日,刘光福因病于悉尼逝世,享寿91岁。出殡之日,华侨团体、中外友好人士为之举行追悼会。


整理者:梅逸民,台山市政协退休干部,广东省作家协会暨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

来源:《五邑侨胞耀中华》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03-2022, Jiangmen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 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