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柳超球:“影视+旅游”让江门文旅持续“狂飙”
日前,开年爆款扫黑大剧《狂飙》收官落幕,但江门的文旅“狂飙”才刚刚开始,风头正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网络“大V”前来“打卡”。同程旅行数据显示,1月14日至1月30日,取景地江门的相关景区消费人次环比增长近5倍。自1月以来,随着《狂飙》的热播,江门搜索热度月环比增长近130%。
江门文旅产业“狂飙”无疑成了今年两会期间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柳超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江门华侨建筑群得到较好保存,能够展现不同年代的侨乡风采,容易“出片”,帮助剧组拍摄出理想的场景。“现象级电视剧《狂飙》‘火’了,也带‘火’了江门。开平碉楼、长堤风貌街、梅家大院等具有侨乡特色的风景、建筑通过影视作品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这对宣传江门历史文化,提升江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是非常好的事情。”柳超球说。
记者采访柳超球
小记者与柳超球委员交流《狂飙》
剧目的热度终有“退潮”之时,如何借优秀影视作品东风推动江门文旅产业持续“狂飙”,成为下一个“爆款”城市?
柳超球认为,影视作品是展示江门城市形象的生动教科书,是让人读懂江门城市内涵的载体。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强资源整合,继续挖掘有价值的文旅资源,做好建筑保护活化和影视、文旅产业配套建设,推动江门成为全国重要的影视作品取景拍摄地。还可以借影视作品影响力,开发取景地“打卡”特色旅游线路,把拍摄地附近的资源串珠成链,通过“影视+旅游”的方式,让文旅产业发展持续升温。另一方面,要做好城市营销,精准捕捉年轻人的喜好、社会话题热度,利用好本地新媒体、网络“大V”等资源推介江门“侨”文化,持续提升江门城市的“网感”,打响江门城市知名度。
江门文旅发展离不开“侨”文化。柳超球表示,江门要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其中,擦亮赤坎华侨古镇这张“侨名片”是接下来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赤坎华侨古镇也是不少影视作品的取景地,经过活化改造,今年也对游客开门营业了。江门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品研发、运营能力提升,精心策划更多有亮点、有看点、有引爆点的活动,把它打造成集华侨文化、乡村振兴为一体的展示平台,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柳超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