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委员通道”开启,他们的建议“超有料”
“设立AI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的AI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江门海洋资源禀赋,特色化发展江门‘深蓝种业’”……2月25日上午,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开幕。开幕大会前,一年一度的“委员通道”如约而至,首场有4位来自不同界别的委员依次亮相幕前,聚焦“AI赋能教育”“海洋牧场建设”“江港合作”“科普研学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江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展现出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让AI技术赋能中小学教育
近期,春晚机器人和DeepSeek爆火出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AI风暴。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江门市政协委员、广明源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洪燕南建言:“建议江门市中小学教育主动拥抱AI,引导中小学生感知、体验、理解、应用人工智能。”
洪燕南表示,中小学阶段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关键期。他建议江门加快制定AI教育发展规划,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资源配置等。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应按照“感知—理解—应用—创造”循序渐进,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建设层层递进的“AI+课程”矩阵。
同时,他还着眼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的AI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言设立AI教育专项经费,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确保AI教育能够常态化、可持续地开展。
在课程研发方面,洪燕南认为可以探索“AI+”跨学科融合教学,优化课时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应开发或引进适合江门市中小学的AI课程体系、配套教材、教辅材料等,可联合AI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研发一批教育学习类课程和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支持。”
相应地,配强师资队伍方面,他建议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系统专业培训,提升教师AI素养,并注意加强城乡统筹,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亦可鼓励中小学开设校外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可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基础条件较好学校作为试点,并举办经验交流会,开展效果评估,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门模式’。”洪燕南说。
高质量建设海洋牧场
“要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育种、养殖、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培育,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江门市政协委员、江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黄晓东建言高质量推进江门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持续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她表示,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持续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富民兴村、海洋经济提质等“六大行动”,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江门作为全省7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之一,已经布局了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融租服务、海上风电“六位一体”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为此,她建议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深蓝种业”核心竞争力,“要立足江门海洋资源禀赋,特色化发展江门‘深蓝种业’,包括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联合攻关;壮大多元化海水养殖生产,培育适合江门深远海养殖的优良新品种等”。
同时,黄晓东也关注渔港、交通运输等深海养殖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提议加快广海渔港升级改造和渔获物集散中心投入使用,指导一级开发主体根据渔业企业实际生产需求,设计建造适合不同养殖海域、养殖品种的网箱和养殖辅助船舶等。
此外,她还建议江门一方面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主导产品和区域共用品牌,建立完善品牌标准体系和准入体系,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借力信息化科技手段,探索构建天地空一体化智慧海洋智能监测体系,提升海上安全生产监管能力。
培养新一代爱国爱港人才
“江门、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建议进一步加强江门与香港两地在历史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青少年中华文化教育的经验做法,不断增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培养新一代爱国爱港人才,江门市政协委员、香港元朗区议会议员司徒骏轩进行建言。
一方面,司徒骏轩建议开展“寻根之旅”,增强文化认同,“可以组织香港青年到江门开展以寻根为主题的夏(冬)令营、沉浸式研学、假期实践等特色活动,如体验江门非遗技艺、品尝家乡美食等,组织参观赤坎华侨古镇、‘侨梦苑’和知名企业等环节,让他们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侨乡文化”。
另一方面,他认为可以发挥香港五邑青年总会、香港新界五邑青年联会等社团的作用,邀请更多香港青年来江门,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受家乡发展的日新月异,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青少年交流一直是香港和内地人文交流的重中之重,必须尽快加强两地青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支持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司徒骏轩说。
同时,他还建议江门有关部门针对祖籍江门的“港二代”“港三代”青年回乡寻根祭祖,整合各方力量为他们寻亲寻根提供助力,如组建专业工作队,开展寻根咨询服务,建立完善的寻根信息数据库等。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项目。作为“国之重器”,中微子实验室不仅拥有世界先进的科研设备,还汇聚了大批顶尖的科研人才,同时具备建成科技普及、研学实践和旅游观光重要基地的有利条件。
为此,江门市政协委员、广东芳源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罗爱平建议:“推动中微子实验室在科研、科普、研学与旅游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他表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加快中微子科普基地(科普馆)建设进度,设计并开发主题科普手办、科普周边等,推进科普进校园,并开发线上科普活动。同时,还可以打造“科研人员+科普志愿者”的科普队伍,打造“网红”科学家、偶像科学家,以大众喜欢的传媒形式传播科学知识。
“抓住‘三通道’重大历史机遇,结合‘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将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纳入地方旅游发展规划,有机整合周边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串联全市各类旅游资源,打造中微子科普旅游精品线路。”罗爱平提议,融合本土文旅资源,将开平市金鸡镇打造成国际化的“中微子小镇”,分阶段配套建设中微子主题设施,定期举办科学节,增加实验室的旅游黏性,实现“流量”变“存量”。
此外,他还建议结合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多角度开发研学项目,推动研学旅游发展。制定系统性研学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研学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
来源:南方+记者 黄烨倩